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重复授信导致多重负债"、"同一借款人借款信息没有数据共享"等诸多痛点和盲点加速暴露。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正不断探索互联网征信。比如个人信用查询平台91征信,首创智能分布式解决方案,意在打通各个信贷业务平台信息,实现各机构之间的数据能够实时共享。
分析人士表示,互联网金融市场很大的一个痛点在于缺少标准化的信息共享系统,而风险或数据信息共享有助于让P2P企业在提供借款时有更多可以参考的风险指标,提高借款效率与风控水平。这也是网贷行业一直致力倡导的。
谈及首批8家征信机构,91征信CEO薛本川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它们用的是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方法,而其平台是数据的运输方。
探路数据实时共享模式
一直以来,因无法直接接入央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用孤岛"现象成为一直困扰网贷行业发展的瓶颈。
相关数据显示,2011~2014年,有25万人逾期超过3个月,放贷损失累计超过140亿元人民币。其中,互联网金融不还钱比率正在不断攀升,目前已经达到了10%水平。
"导致还贷困难的重要原因便在于多重负债,促使欠款积少成多,最终超出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一位分析人士坦言。
针对行业长期存在信用孤岛问题,5月17日,91征信通过建立标准化通讯方案,智能分发技术及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互联网金融及传统金融机构间的互联互通,联防联控。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当前实际上是不联网金融,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很大的一个痛点在于缺少一个标准化的信息共享系统,导致金融行业的信贷风险一直居高不下。"91征信CEO薛本川分析指出。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其实之前各个协会等机构也在积极布局数据或风险共享系统。比如,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信息共享系统;上海资信的"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目标就是将数量众多的网贷企业征信数据纳入该系统,从而达到网络借贷企业征信共享。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坦言,通过数据共享等模式,可将各个互联网金融平台分散的数据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借款人信息共享机制,有效避免"一人多贷"、"重复授信"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互联网征信存在很大空间。
智能理财平台神仙有财CEO惠轶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金融在本质上是对数据的认知、理解和运用。现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时刻刻都在追踪数据。过去十几年,处理数据的技术手段上了一个大台阶,运用到互联网金融这个场景里,在获客手段、认知反欺诈、授信方面以及贷后监控上都是对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不过,大数据并不是万能的,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数据不够,或者维度不够广、频度不够高,那就没法做。因此,不少声音在呼吁,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者一起推动数据共享,推动整个数据生态体系的建立。
不过,他亦进一步表示,当然,这种数据实时共享,需要建立在各家机构对数据安全隐私的边界有很好的共识上。
打破信息壁垒需征信系统相互配合
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实际上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接入了首批个人征信机构之一的芝麻信用,以加强对借款人的有效评估,破解信用难题。
"利用征信机构的大数据和评级系统,有利于P2P平台降低违约风险。"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陈莉早前分析指出,P2P和征信市场合作会渐成趋势。
不过,虽然首批8家个人征信机构准备工作已经进行了很久,央行的验收工作也已经开展,但个人征信牌照却迟迟未见下发。
"我们也只能等待。"一位深圳地区征信公司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未来个人征信牌照发放下来,上述数据实时共享的模式又会否受到挤压?
对此,薛本川坦言,"其实从本质上看,像芝麻信用主要是通过收集整理加工大家的数据,出具芝麻分,用的是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方法,发展规律。而我们是提供信息通道,让互联网金融公司实现标准化通信,是数据的运输方。"
九斗鱼CEO郭鹏亦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信息融合是未来一大趋势,征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通有无将成常态。打破信息壁垒,不仅需要网贷机构合作,也需要征信系统相互配合。此外,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趋势也日益明显,加之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深度融合,这些新情况更需要在国家层面就信用信息的整合做相应的"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