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今年增资潮汹涌,动辄出手数十亿元,这一情况或许明年能出现基金子公司身上。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目前业内已有基金子公司“10亿+”级别增资计划出现,还有多家基金子公司增资计划在陆续落地,且今年已有多家基金子公司小额增资。
目前基金子公司监管新规的正式文本尚未落地,各大基金子公司在等待的同时,根据此前征求意见稿寻找新方向,伴随着增资潮出现的必然是基金子公司差异化竞争,有的高举高打,有的则低调运作,各自寻找自家的新定位。
大额增资计划暗潮涌动 小额增资在潜行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已有多家大型基金子公司内部明确了增资计划,一家规模前20的基金子公司内部已经确定增资10亿元,而另一家基金公司也有增资5亿元的计划。
“目前虽然没有明确增资具体金额,但是我们公司肯定会为了保规模而增资,估计体量也是10亿级以上的。”一位规模较大的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股东很重视基金子公司的规模,一直寄予厚望,毕竟牌照现在还是值钱。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以前基金子公司开展业务并未与资本金挂钩,伴随新的政策必然导致资金充裕的大股东补充资本金,公司正在商量增资的具体细节,基本可以确定一旦新规正式版出台跟征求意见稿差异不大,明年就会增资。
实际上,5月中旬监管层下发了《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8月12日又就修订后的版本公开征求意见,被称为“史上最严”子公司监管新规。根据这一征求意见稿,当时就有券商计算基金子公司必须增资百亿才能支撑当时业务规模。
也有沪上某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认为,基金子公司增资与否,重点看股东态度,有些股东在等新规正式发布后再决定,还有一些要看利润率,每一家对子公司的定位、要求不一样,也听说有些基金子公司明确表示不会增资。他认为目前规模排名前20的基金子公司增资概率更大。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三季末规模前20家基金子公司中,今年有4家增资。其中,兴业财富5月份直接将注册资本由2亿元上调至3.8亿元人民币,成为目前业内注册资本金最高的基金子公司;同样在5月,深圳平安大华汇通财富将注册资本金由原先的3000万元提升到2亿元;融通资本也在7月1日将注册资本金从5000万元增加至1亿元;上海浦银安盛资管的资本金则于8月10日将由2000万提高至1亿元人民币。在增资之后,前20强基金公司平均注册资本金超过1亿元。
此外,汇添富资本、上海新东吴优胜、鹏华资产、长安财富、汇添富资本、安信乾盛财富等基金子公司今年也先后增资,不过幅度都不算太大。真正的“增资潮”大概率出现在新规正式颁布之后。
走上多样化道路 静待正式稿出台
距离“征求意见稿”出台已有数月,业内普遍预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意见征求反馈之后,新规正式版本将在近期落地。在静静等待的同时,基金子公司也纷纷努力“去通道化、走差异化道路”。
根据“征求意见稿”,以往不受净资本约束的基金子公司业务迎来了“紧箍咒”,新开展业务方向也将受到制约,比如,过去基金子公司常走的通道业务很难继续走下去,而必须向资产管理本源转型。
“我们在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就基本暂停了所有的通道业务,大力拓展主动管理业务。这一方向也是对的,通道业务含金量低且利润低,主动管理业务利润贡献度更高,市场竞争也更激烈,除了比拼业务能力,其实对股东资源等也是考验。”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该公司目前将发力点放在ABS业务、股权投资业务上。
另一家大型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目前该公司基本以主动管理业务为主,重点是布局定增、量化对冲、固定收益等。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各家子公司都根据现存的风险准备金计提标准重新进行业务布局,ABS、股权投资、MOM、FOF、定增、量化对冲、海外投资、PPP等主动管理类业务,都成为基金子公司规划的一部分。
从最新的业务数据来看,基金业协会公布的20强基金子公司数据显示,前20强中三季度有9家规模出现下滑,不少公司已经在寻找新的转变。10月共计339只子公司产品备案,较9月的627只大幅减少45.93%,较7月和8月的804只和786只更是分别减少57.84%和56.87%,也有不少基金子公司长期没有产品备案,基本业务停滞。
据北京一家第三方机构人士表示,不同的基金子公司转型的重点不一,行业内可能会出现分化,转型重点可能更多地依托于其股东的资源。
“短期看,供求关系已经失衡,业务其实很多,但子公司都无法接活,目前大量业务流向信托。”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虽然目前不少基金子公司已经将费率从过去万五万三水平提高到千一,甚至千三,但整体转型还很艰难,行业内也没有形成较好的思路。相比信托、券商等机构,基金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足,可能是制约转型的重要因素,转型之路将是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