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牌照公司的收购热潮持续推高。10月,美团斥10亿元全资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在这之前,唯品会4亿元收购浙江贝付、美的集团(28.670, -0.31, -1.07%)出资3亿将神州通收至麾下、恒大集团豪掷5.7亿收购集付通拿下支付牌照。
显然,随着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日益严厉,暂停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造成资源短缺,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央行暂停牌照发放事出有因。2011年放开第三方支付牌照以后,竞争一度白热化,造成了行业的混乱。收单业务不规范,甚至二次清算机构卷款跑路等问题屡屡出现,使得监管机构不得不出手整治。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相关监管文件发布密度逐渐增加。2016年10月13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指出:“一般不再受理新机构设立申请,重点做好对已获牌机构的监管引导和整改规范。”
有监管官员表示,支付产业处于发展的机遇期和红利期,前景广阔,但暴露出的风险和问题依然不能回避,比如账户实名制的落实、无证经营支付业务问题等。应该肯定的是,央行连续出台文件规范第三方支付是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了保障用户的信息和资金安全。央行也明确指出,第三方支付应该作为渠道和中介扮演基础设施角色。
然而,在对新金融进行监管的过程中,用堵死入口的方式来过筛并非长久之计。
除去3家机构因违规被注销牌照,市场上现存有效支付牌照仅267张,与之相对的则是成千上万有第三方支付需求的零售、金融企业。而现有的支付宝、微信等大型第三方支付平台手续费高昂,企业难以消化过高的支付成本。因此,企业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寻求第三方支付手段,炒高牌照势所必然。
这一轮对于第三方支付的监管,除了处罚和高价售卖之外没有其他的合理退出渠道,也堵住了合法进入之路。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整个行业出现扭曲发展。
中国未来的第三方支付监管改革需要着重考虑增强市场活力和创新因素,尽快顺应市场规律,建立一套第三方支付牌照申领和退出的机制,打破目前的僵局。同时,逐步建立以资产要求为基础的动态监管。这些问题下一步都需要包括央行在内的监管部门综合研究解决。